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穩定肩關節重要的旋轉肌群/袖(rotator cuff)

   
關節是人體當中活動度最大且相當複雜的一個關節,因肩關節使用度高,一旦有問題通常都相當的難解決。
旋轉肌群/旋轉肌袖(rotator cuff)對於棒壘球、羽網球和游泳選手以及要大量旋轉肩關節的運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肌肉群,雖然旋轉肌歸類在小肌肉群,並非主要的力量來源,但它在肩關節大範圍活動時,扮演著穩定上臂肱骨和肩膀的重要角色。

旋轉肌群
 旋轉肌群由四條小肌肉所構成:supraspinatus 棘上肌、infraspinatus 棘下肌、subscapularis 肩胛下肌和teres minor 小圓肌,與三角肌(deltoid)協同運作,讓肩關節得以做出複雜的三度空間動作;旋轉肌群四條小肌肉的肱骨附著處皆位於結節,與其說四條肌肉和肱骨結節"連結",倒不如說"包覆"著肱骨結節還比較貼切。肩胛下肌從身體正面包覆結節;棘下肌和小圓肌從身體背面包覆結節;棘上肌從肩膀上緣包覆結節。這種包覆的情況就像短袖的袖子(cuff)一般,這也是為何中文將其譯為"旋轉肌袖"。

受傷機轉
旋轉肌群的損傷,直接影響到肩關節的穩定度,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礙。通常舉手過肩的活動很容易使得肩膀旋轉肌的傷害,當手臂上舉時,旋轉肌袖包覆結節的地方將會往上頂,然後與肩峰 (acromion) 的骨頭產生摩擦 (結節跟肩峰之間還有滑囊做為緩衝),當旋轉肌袖長時間不斷地與肩峰摩擦、夾擠,肌袖的部份就有可能因耗損而破裂,也就是俗稱的旋轉肌撕裂傷 (rotator cuff tears)而且因為肩膀的肌肉群組,只要其中有一條肌肉出現問題,就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其他肌肉甚或其他關節。所以應該一開始就避免讓傷害發生。

引起肩關節旋轉肌腱炎的原因眾多:外力撞擊或跌扭傷過多的上舉動作搬運重物重覆投擲動作、或是肌腱本身過度使用導致發炎及退化等等。這樣的疼痛問題通常發生在以下的運動員身上:棒壘球、羽球、網球、自由式和蝶式的泳者、保齡球、標槍或過肩的重量訓練。也會發生在粗重工作者,常搬重物或肩膀重複上下之工作如擦洗玻璃、牆壁。

肌腱炎的程度可分為三級

       輕度:肌腱有一小部分的肌纖維撕裂,在肌肉用力時或按壓患部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觀並無特殊異常。

       中度:肌腱有相當多的纖維斷裂,併發血腫現象,受傷肌肉其肌力減弱、功能性受到限制,外觀可能有腫脹現象。

      重度:指肌腱全部斷裂,此時肌肉完全失去功能,無法做出自主性動作,斷裂的肌腱縮至兩端點處。

五項避免受傷的基本要素 

運動的相關技巧:運動技巧不良通常會導致表現不佳及受傷疼痛。尤其是在很多運動過程中手要抬高超過頭的動作。 

柔軟度:肩膀周圍的柔軟度是需要有個別差異的。對於比較大的肌肉,柔軟度可以提供軀幹、骨盆、肩胛骨及肱骨的活動。 至於旋轉肌則是控制肱骨頭的動作,因此有時候不是要求要有多大的柔軟度,柔軟度的平衡有時候更顯得重要。 

核心穩定力:如果在頸椎及腰椎的核心肌群不夠穩定,運動時將有過多的壓力加諸於肩關節上。
旋轉肌的訓練與控制: 旋轉肌控制的肩胛骨及肱骨的相關位置,因此如果控制無法得到平衡,就會產生許多人體生物力學上的損傷。

整體的肌肉力氣:除了以上所提,整體的肌力也會影響肩膀的表現。

預防及處理原則

運動前應熱身,充分伸展維持肌肉柔軟度。

有計畫地進行肌力強化及協調穩定訓練。通常可以採用單獨的旋轉肌的肌力訓練。內轉訓練肩胛下肌,外轉訓練棘下肌及小圓肌,外展訓練棘上肌,每天作三到五分鐘,長期做就會看到效果。

平衡上半身的肌力,也就是不要只加強做大動作的肌肉力量,擔任穩定功能的肌力也要加強。

避免在會造成肌腱受傷的關節角度上做肌力訓練 。

訓練養成正確的運動姿勢,避免肩夾擊症候群引發肌腱損傷。

急性肌腱炎應適度休息,利用手法加以處置,必要時輔以肌內效貼紮協助受傷肌肉盡早回復功能。慢性肌腱炎可利用高速震動槍,破壞陳舊的疤痕組織,促使組織活化再生。

臨床上發現,很多業餘的運動選手,過度從事胸肌以及肱二頭肌的重量訓練,卻忽略了強化肩胛穩定肌群(肩胛內收肌、闊背肌、前鋸肌等),試想:若這些肌肉無法扮演好穩定協調肩胛動作的角色,那麼重的手臂又怎麼可能以肩胛為基礎,做出流暢協調的動作、發揮最大的效能呢?

運動的目的還沒達到,肩帶早已疼痛不堪了。針對這樣的狀況,只要針對肩胛穩定肌群加以強化訓練、修正不當的運動姿勢(技巧的改變),症狀自然就可以改善了。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梨狀肌症候群→坐骨神經痛(臀部大腿酸痛)

梨狀肌症候群→坐骨神經痛(臀部大腿酸痛)

廣義簡述 General Considerations

  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常見的神經痛之一, 但是引起坐骨神經痛卻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位於臀部深層的梨狀肌,梨狀肌緊繃發炎(骨盆移位也會影響梨狀肌)常是造成坐骨神經痛問題的主角。


原理作用Mechanism

  梨狀肌附著於薦椎(Sacrum)側面至大腿股骨的大粗隆(Greater Trochanter), 位置大概是平時褲子的後方口袋處。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在行走時控制下肢(離地時外旋)及骨盆(著地時前旋)。因為坐骨神經本身會穿越(85%)或經過(因人而異)梨狀肌,因此梨狀肌本身如果受到拉傷、擠壓、痙攣緊繃時,便會磨擦及拉扯坐骨神經,引發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而被稱為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

成因 Etiology

  造成梨狀肌症候群的可能性有: 肌肉受外力衝擊跌坐於地、坐姿時於後方口袋皮夾壓迫所導致、球類運動突然急停或扭轉骨盆或下肢之動作造成肌肉拉傷。另外不良的站姿、坐姿(翹腳)、行走姿勢都可能造成骨盆移位慢性形成梨狀肌症候群

臨床特徵 Clinical Features

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

1.臀部肌肉疼痛時常會牽連至大腿後方小腿側面
2.對於蹲著、坐著、起立或提舉物品有困難。
3.腰背疼痛但腰椎的活動正常。
4.解便會產生疼痛。
5.性行為時會產生疼痛。

鑑別診斷 Differential Diagnosis

  梨狀肌症候群常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 患者因此接受椎板切除手術,不論在臨床或醫療浪費成了醫療運作上最大的問題。

解決方法

分為非侵入性與侵入性:

非侵略性
侵略性
深層肌肉按摩 Trigger Point Therapy
臀部: 梨狀肌伸展運動(下肢內旋後伸展)
骨盆關節矯正

手術分離肌肉黏連 
止痛藥、消炎藥
麻醉注射(局部)
針灸
         



部份資料引用網路文章tw.myblog.yahoo.com/drchris.innate/article?mid=15&next=14&l=f&fid=5


  預防非常重要, 如果平時注意姿勢、運動前加強熱身習慣、常做伸展運動及減少受壓的機會(避免皮夾放於後方口袋)等, 都可以使我們遠離不必要的梨狀肌症候群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Motorola 第二代Moto X 智能手機

  Motorola 一直受到一批忠實粉絲支持,因除了因其造工優良外,亦曾經被 Google 收購的 Motorola 手機更見進步,特別是 MotoX 更備受用家讚賞,內建高階配備,而且具備由 Google 度身訂造的實用功能。近日,第二代 Moto X 登陸香港,而且採用天然材質作為機背物料,雖然價格較貴,但仍值得花點時間

  第二代 Moto X 相對上代更見進步高效,同樣採用 Motorola X8 處理系統,但由 Snapdragon 801 四核心處理器取代 Snapdragon S4 Pro  雙核心為基礎處理核心,配以 L-NLP 處理器 及 CCP 處理器分別負責處理語音方面及傳感器方面的數據處理。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隨時候命的互動功能給用家使用例如當中提供的「 Touchless Control 」功能讓用家於待機時,無需按鍵或輕敲屏幕亦能以「 OK GOOGLE NOW 」喚醒系統等。另外,提供 2GB RAM 、 16GB 或 32GB ROM 、 4G LTE 、 802.11 a/b/g/n/ac 及 NFC 等主流配備。

MOTO X

  此外,其機背選用經 FSC 認證的木材,觸感獨特,市場上雖然備有由中小型廠商推出的木制電話殼,但質素較為參差,由 Moto 大廠原生製造,質素必定有保證。而且設有弧形金屬邊框,加強觀感及耐用度。機面配備 5.2 吋全高清屏幕,內建 Android 最新 Android 5.0 (Lollipop) 版本,並加入全自動聲控操作 - Moto Voice 、生活助手 - Moto Assist 及手勢操控 - Moto Actions 等獨特功能。

  拍攝影音方面,新 Moto X 備有 1300 萬畫素相機,其中的方便功能讓用家只需拿起手機、轉動手腕兩次,便可啟動 Moto X 的拍攝功能,隨意點擊螢幕任何位置即可拍照。而且用家現購買新 Moto X 皆配備了一對 Motorola 專用耳機,其擁有較大的驅動器和內置低音端口,音效更見提升。

  據 Motorola 表示,新一代 Moto X 建議零售價為 HK$4,998 ,即日起於香港地區發售。

Microsoft HoloLens 全息顯示準系統 虛擬與現實融合為一

  近年,科技發展蓬勃,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幻裝置陸續誕生, Microsoft 於剛剛進行的發佈大會上,除了發佈最新的 Windows 10 跨平台作業系統外,同時發佈一項以前只能於科幻片上看到的裝置 - HoloLens ,讓用家能透過該獨立系統與眼前的全息圖像進行互動、遊戲及視頻,甚至能進行工業設計,將虛擬及現實世界進行一步拉近至現實生活。

  現時市場上不同大型廠商亦開始著手於虛擬實景顯示領領域,如 Facebook 旗下的 Oculus DK2 、 Samsung Gear VR 、 Sony Project Morpheus 等等,用家帶上頭戴式設備即可完全進入虛擬世界當中,而 Microsoft 剛發佈的 HoloLens 與其他不同,其採用半透明全息投射物料,讓用家能置身現實與虛擬之間進行互動。

Hololens

  同時, Microsoft HoloLens 為獨立裝置,無需連接其他外部裝置進行投射,內建整套系統,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儲存空間及動態陀螺儀等等零組件,用家只需帶上即可使用,雖然與已經停止的 Google Glass 相似,但 HoloLens 所涉及的全息影像顯示更具前瞻性,蘊含巨大發展潛力。

  Microsoft HoloLens 得到多方面的認同, 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師表示全息鏡的影響力深遠,加強人類及機器的交互,如同往日改變世界的重要科技產物滑鼠及 iPhone 一樣。而美國太空總署更表示將帶備 HoloLens 上火星進行實驗。據了解, Microsoft HoloLens 將於本年度正式登場。

Hololens
現實與虛擬世界融為一體
Hololens
為工業設計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