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ASRock Z97 Extreme9 強勢登場

  為應付中高階玩家的需求, ASRock 強勢推出 Z97 Extreme9 主機板,內建強效 Intel 雙網卡、提供 Ultra M.2 介面支援 PCIe Gen3 x4 32Gb/s 高速傳輸,並可透過 PCIe 3.0 橋接晶片支援 4-Way SLI/CrossFireX 多繪圖卡裝置,讓用家能發揮電腦的最大效能。

  ASRock Z97 Extreme9 主機板採用 ASRock 旗下 9 系列超合金用料及亮黑 PCB 電路板,提供更高品質,支援 Intel 1150 針腳的第五代 Core i7/i5/i3/Pentium/Celeron 及第四代 Intel Xeon/Core i7/i5/i3/Pentium/Celeron 處理器,採用數位電源 (Digi Power) 更流暢有效提供 CPU Vcore 電壓,數位電源用上 12 電源相位設計及 Nichicon 12K 白金電容,加上採用新一代合金電感,可有效提升 90% 的飽和電流,全新的電容結構具強磁性和抗熱令主機板運作更穩定,可大幅延長主機板的壽命。

Z97 Extreme9

  主機板支援雙通道 DDR3 3200+(OC) 記憶體,並同時於 DIMM & VGA PCIe 插槽用上 15µ 鍍金接針,比普通主機板提供 5 倍厚的鍍金層,保護組件不易氧化。 Z97 Extreme9 更採用雙層堆疊 MOSFET ,將兩個矽晶片堆疊到一個 MOSFET 增加一倍矽晶片區域,較傳統 MOSFET 相比, DSM 可提供更大的矽晶片面積和更低的 Rds(on) ,僅僅 1.2 mΩ ,大幅提升 CPU Vcore 的供電效率。

  同時, Z97 Extreme9 搭載 PLX PEX 8747 橋接晶片及四條 PCIe 3.0 x16 擴充插槽,可完整支援 NVIDIA 4-Way SLI 及 AMD 4-Way CrossFireX 多繪圖卡裝置技術,內建最新的 Ultra M.2 插槽,傳輸路徑跳過頻寬較低的晶片組直接連接 CPU ,大幅縮短路徑降低訊號延遲。主機板使用比一般 M.2 大一倍的 PCIe Gen3 x4 通道,令 M.2 插槽的傳輸速度高達 32Gb/s 。此外,主機板還提供 SATA Express 傳輸介面,使用 PCIe Gen2 x2 頻寬,提供最高 10Gb/s 的讀取速度。

 Z97 Extreme9 Z97 Extreme9
( 左 ) 支援 4-Way SLI & CrossFireX ( 右 ) Ultra M.2 插槽傳輸速度高達 32Gb/s

  音效方面支援 7.1 聲道高保真 HD 音效,差分放大器支援 115dB 訊噪比數模轉換器, TI NE5532 優質耳放支援高達 600ohm 阻抗耳機,而且採用 Realtek ALC1150 音源編碼解碼器,並支援 DTS Connect 及 Purity Sound 2 技術,提供更純淨低聲噪的優質音效。

  輸出介面則提供 1 個 eSATA 、 2 個 SATA Express 、 10 個 SATA3 、 8 個 USB 3.0 (4 前置 / 4 後置 ) 、 8 個 USB 2.0 (4 前置 / 4 後置 ) 、 1 個 COM 埠接針、 1 Thunderbolt AIC 連接埠、 HDMI 及 DisplayPort 顯示輸出接口,並於背板 I/O 提供兩個 Intel Dual Gigabit LAN Port ,支援分組 Teaming 功能,能將兩個單獨的連接作為一個連接,從而加倍傳輸頻寬,資料傳輸更有效率。

 Z97 Extreme9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AMD Gizmo 2 開發板售價 199 美元

  為進一步加強嵌入式開發應用方案計劃, AMD 嵌入式 G 系列 SoC 優化新一代 Gizmo 2 開發板,為進階 DIY 玩家和嵌入式程式員提供一個具卓越運算與圖像效能的單一平台,協助各類的 Linux 與 Windows 開發計劃,最近更獲非牟利開發板社群 GizmoSphere 採用,以方便實惠的套件方案提供給開放原始碼嵌入式系統開發社群。

  全新 AMD Gizmo 2 比上一代更強大,以 AMD GX-210HA 雙核心處理器為基礎,在 4x4 吋的機板上,結合核心時脈為 1.0 GHz 的 CPU 與 300 MHz 的 GPU , TDP 功耗亦只有 9W 。 Gizmo 2 是市面上效能最高的開發板,具備 85 GFLOPS 效能,適合強化或取代入門級平台。其建於開源及基於社群的生態系統, Gizmo 2 的硬件設計圖、 Gerber 格式檔案以及元件清單( Bill-of-materials ; BOM ),將以開源方式提供有意設計及組裝自訂機板的 GizmoSphere 與 Element14 社群使用。

  功能方面, Gizmo 2 開發板內建 1 GB DDR3-1600 記憶體,支援 DirectX 11.1 、 OpenGL 4.2 及 OpenCL 1.2 ,提供同步運算處理及錯誤校正碼( ECC )記憶體支援,附連 HDMI 視訊 / 音訊輸出、 HD 音源輸入 / 輸出、 mSATA/mini PCIe 連結器、 microSD 記憶卡插槽、 2 個 USB 3.0 與 2 個 USB 2.0 ,並內置 Gigabit 乙太網路。

  今次 AMD Gizmo 2 獲開發板社群 GizmoSphere 採用,推出的 Gizmo 2 開發板結合了超級電腦的效能與微控制器的 I/O 功能, GizmoSphere 計劃宗旨為滿足全球各地嵌入式系統開發人員對開放原始碼開發方案的需求。主要擔當資源中心的角色,提供技術文件、下載檔案、電路設計圖、以及有關嵌入式系統開發社群的新聞與其他資訊。

  AMD 嵌入式解決方市場總監 Kamal Khouri 表示:「 AMD 嵌入式 G 系列 SoC 處理器將強大而且高效率的 CPU 和 GPU 集結成單一晶片,讓 Gizmo 2 成為 DIY 玩家與專業人士的理想選擇,其效能超越現今大多數入門級的 DIY 開發板。 Gizmo 2 提供頂尖運算效能及優秀的圖像處理性能,來探索科學與技術的新領域,並鼓勵多核心異構系統運算( Multicore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的創新。」

  GizmoSphere 將提供社群論壇讓開發人員尋找,並分享 Gizmo 2 相關資訊及開發計劃的範例與技巧,開發板會透過 Gizmosphere 及 Element14 網絡社群,以 199 美元於全球發售。

 AMD Gizmo 2

「HTC Rapid Charger 2.0」快速充電器

  針對現時智能手機的內建更高解像度屏幕、多核高頻處理器及 4G LTE 等配備增強效能,但同時耗電量驚人,廠商除了將電池容量加大之外,加快充電速度亦不失為一個不錯方。 HTC 近日於美國官方網上發佈支援兼容 Qualcomm Quick Charge 2.0 快速充電技術的 「 HTC Rapid Charger 2.0 」快速充電器,其充電效率比一般充電器快近 40% ,讓用家能更快將電池充滿後繼續使用。

  HTC 近日推出的「 HTC Rapid Charger 2.0 」快速充電器,其快速充電技術需對應配備 Qualcomm Quick Charge 2.0 快速充電技術的智能手機,如 HTC One M8 、 E8 、 Remix 及 HTC Design EYE 等較近期推出的智能手機,兩者配合充電能讓充電效率加快 40% ,以 HTC One M8 為例,以一般充電器由電池耗盡至充滿,約需 120 分鐘,若加快 40 % ,約為 72 分鐘,即 1 個小時 12 分鐘左右。

  另外,「 HTC Rapid Charger 2.0 」快速充電器同樣兼容其他 HTC 電子產品,若配合其他支援 Qualcomm Quick Charge 1.0 技術的智能手機,雖未能得 40% 加速率的加持,但亦充電效能樣會稍作提升。現時, HTC 僅於美國發佈「 HTC Rapid Charger 2.0 」快速充電器,暫時未有引進香港地區的消息。

HTC QC 2.0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Infra V 多功能健康智能手錶無痛檢測血糖值



  智能穿載式裝置發屏日漸成熟,內建感測器設計更多元化,除了能優化用家生活外,更能為醫療領域範疇盡一分力。近日,於網上眾籌平台 Indiegogo 便出現了一款名為 Infra V 的智能手錶,其提供檢測血糖即時檢測功能,方便有需要的用家隨時檢視身體狀況,免卻以往煩覆的血糖檢測程序。

  於 Indiegogo 發起籌集開發資金的 infra V 智能手錶,其最大特色能實現血糖即時檢測功能,而且無需進行抽血即可檢測,為經常抽血的人士帶來福音,免除經常抽血的痛苦。其採用美國 MIT 大學開發的「近紅外光譜系統葡萄糖檢測技術」 ,以手錶上配置的專用感測器透過血液發射波和對反射波的檢測來計算血糖,真正做到無血無痛的血糖檢測功能。

INFRA V

  同時,此項技術還可檢測血液氧氣程度或腎臟功能,提供更深入的資訊給用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除了以上的特別功能外, Infra V 預載 Android 系統,亦能配合 iOS 或 Android 裝置使用,更支援記憶卡擴充存儲容量。並支援血壓檢測、心率監測、體溫、睡眠品質監控等等感測身體狀況的功能,十分全面。

  此外, infra V 同時亦預載如計步、距離跟蹤、肌肉活動、卡路里計算等健身功能,配合連接手機進行通知提示、手機輔助控制等,而且更提供發送求救信號的緊急功能,當 infra V 檢測到配戴者的身體狀況出現緊急情況,系統自動傳送訊息及位置至緊急聯絡人,確保用家能得到最佳安排。

日本兩大機構發佈柔性屏幕新技術

  繼 2013 年 LG 及 Samsung 兩大智能手機生產商分別推出彎曲智能手機 - LG G FLEX 及 Samsung Round 後,甫推出時其彎曲屏幕技術新穎創,吸引市場及用家關注,最後卻因價格較高及畫質並未達到預期效果。近日,日本兩間不同機構相繼發佈柔性屏幕相關的顯示技術,藉此吸引對可彎曲屏幕產品有需求的用戶群。

  於日本舉行的國際顯示屏產業創新展中,日本半導體能源研究所 (SEL) 發佈一款柔性屏幕,採用 CAAC(C-Axis Aligned Crystal) 奈米精體架構技術, 其面積寬大達 8.7 吋,支援 1920 x 1080 解像度及 254ppi 像素密度,其最大特色為可依據需求進行三段屈曲,而且支援觸控操作,對比上代僅能屈曲至特定弧度,令產品可塑性更高,彎曲半徑值為 2mm 至 4mm ,開發者能靈活設計。

SEL

  此外,另一家科技公司 Kyocera 近日在日本科技大展 CEATEC 發佈最新「 Proteus 」柔性屏幕,會場上展示三個不同形態說明「 Proteus 」的多樣性,包括作全平面使用、彎曲至智能手環的形狀及彎曲至小直徑的單車手柄上使用等等,顯示「 Proteus 」屏幕於不同形態下亦能使用。綜合以上兩款新發佈的柔性屏幕,相信全新一批可彎曲智能裝置競爭即將啟動。

Kyocera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HTC Desire 820s 雙四核心 64bit 4G手機

  流動處理器市場競爭逐漸激烈, 2013 年 Mediatek 憑藉性價比及技術提升的優勢,由原本只有山寨廠選用,進至各大主流廠亦將 MediaTek 處理器配備於旗下產品中。

  今年 9 月 HTC 推出 Desire 820 中階手機,其內建 Qualcomm  最新 64 bit  處理器,而且加入多頻 4G LTE 傳輸制式及中階價錢,吸引希望試用新架構處理器的預算用家選購。

  近日, HTC 續推出採用 64bit 處理器的智能手機,但轉而採用成較低的 MedieTek 64 bit 處理器,其命名為 Desire 820s ,僅加入 s 字母於 820 後,其內建配備與 Desire 820 相同,僅將 Qualcomm 處理器改用成本較低的 MediaTek 處理器的改變,有望進一步調低機價,以性價比的價格登陸市場。

  順帶一提,配備 Qualcomm Snapdragon 615 64 bit 處理器的 Desire 820 建議零售價約為港幣 $2,500 ,暫時未知 HTC 會否同時引入兩款型號。

  HTC Desire 820s 整體以 Desire 820 為藍本,外觀設計採用撞色突出手機的美感,機身邊框及相機邊位以不同色彩與主體產色形成反差。另外,以一體化塑膠機身加強耐用度,針對年輕用家市場。其內建 MediaTek MT6572 64bit 雙四核心處理器、 2 GB RAM 及 16 GB ROM ,其處理器採用 64 bit 架構,與即將推出的 Android 作業系統互相支援,加強效能。

  同時, HTC Desire 820s 配搭 1,300 萬像素主鏡頭及 800 萬像素前鏡頭,拍攝方面提供不錯畫質。此外,採用 5.5 吋全高清屏幕配合前置雙喇叭,令聲畫輸出的效果更佳。暫時, Desire 820s 仍預載 Android 4.4 作業系統,據了解, Desire 820s 已列於 Android 5 的列表內。

 DESIRE 820

TP-LINK Archer C9 1,900Mbps 雙頻路由器

TP-LINK 繼早前推出 Archer C8 AC1750 雙頻 Gigabit 路由器,最新推出升級版本 Archer C9 AC1900 Gigabit 雙頻路由器,提供 600Mbps@2.4GHz + 1300Mbps@5GHz ,支援高速 1000M 傳輸速度,內建 2 個 USB 埠支援 Print Server 、 USB Flash 及 USB 硬碟等,方便用家於網內網外共享資料。

TP-LINK Archer C9 AC1900 雙頻 Gigabit 路由器,採用 Dual Core 1GHz CPU ,能增加處理多類型工作的效能,加強無線及插線連接的穩定性。機身亦特設 5 個全 Gigabit Port ( 包括 1 個 WAN 及 4 個 LAN) ,提供 1000M 傳輸速度,比常用的 10/100 埠提供的 100M 傳輸速度快 10 倍。配合 Beamforming Technology 智能式波束成型技術,可直接將無線訊號傳輸到用戶端裝備之上,提高覆蓋及傳輸距離,將接收死角減至最低。

  路由器支援最新 802.11ac 無線制式,能在 5GHz 及 2.4GHz 雙頻同時工作,在 2.4GHz 頻段無線速率最高可達 600Mbps , 5GHz 頻段無線速率最高可達 1300Mbps ,合共提供最高 1,900Mbps 無線頻寬。內建兩個分別為 USB3.0 及 USB2.0 多用途 USB 埠,可連接外置儲存裝置如 HARDDISK 、 USB Flash ,更可接駁 USB Printer ,建立 Printer server ,分享至網域內每位用戶,架建小型工作間。

  此外, Archer C9 支援 SAMBA 、 FTP 及 Media Server ,用家可以將檔案輕鬆地分享到支援 SAMBA 的裝置中,而 FTP Server 功能則可透過 Internet 分享檔案,即使不在家中,仍然可以取得儲存於家中的檔案。另外, Media Server 可幫助用家將媒體分享到 WindowsMedia Player 、 PS3 或 X-BOX 360 中,分享檔案媒體更快捷。

  Archer C9 外殼以耐高溫水晶鏡面及 CNC 加工注色,垂直式設計配合 3 支可換式高效雙頻天線,更針對 Dual-band 加入 High Power Amplifier 令信號更穩定,其 3T3R 無線傳輸技術,配合 Hardware NAT Throughput ,更能發揮現時香港高速寬頻網絡,解除影音串流、 BT 下載等實線傳輸的速度瓶頸,盡用頻寬。

  TP-LINK Archer C9 AC1900 Dual-Band Gigabit Router 建議零售價為港幣 $1188 。

Archer C9

LG G Watch R 正式亮相

  LG G Watch R 正式於美國 Google Play 網上商店開放銷售,其售價亦已曝光,美國的建議零售價為 US$299 (HK$2,320) 。另一款同樣採用圓型錶面的智能手機 - Moto 360 ,提供三款不同尺吋及材質錶帶,包括: 18mm 金屬、 22mm 皮革 及 23m 金屬,建議零售價分別為 US299.9(HK$2,325) 、 US249.99(HK$1,980) 及 US299.9(HK$2,325) ,

   LG G Watch R 與 Motorola Moto 360 同樣採用圓形錶面設計, G Watch R 以傳統手錶錶面設計,加刻度錶圈,令整體更為時尚型格,而 Moto 360 外型則感覺則較厚,錶面邊框以斜邊切割。

  屏幕尺吋方面, Moto 360 採用 1.56 吋 IPS 屏幕 ,支援 320 x 290 解像度及 205ppi ;而 G Watch R 則採用 1.3 吋 P-OLED 屏幕,支援 320 x320 像素密度高達 320ppi ,因錶面尺吋有限,所顯示的圖像較小,其像素密度對於小尺吋屏幕上顯得更為重要。

G WATCH R
LG G Watch R
Moto 360
Motorola Moto 360

  同時, LG G Watch R 內建 Qualcomm Snapdragon 400 處理器 (28nm 製程 ) 、 而 Moto360 則採用 Texas Instruments OMAP 3 處理器 (45nm 製程 ) ,從製程方面比較, G Watch R 理論上製程越微型,效能越高效省電。兩者同樣採用 512MB RAM 及 4GB ROM

  此外,電池續航力亦成為智能手錶最重要的其中一環, LG G Watch R 配備 410 mAh 鋰電池 ,而 Moto 360 則採用 320mAh 鋰電池,兩者同樣能維持整天的使用。連接方面,兩者均支援藍芽 4.0 傳輸制式,其他如 GPS 、 NFC 及 WIFI 等因內建空間有限,兩者亦沒有提供。

  作為經常戴手上的隨身物品,智能手錶的不同感測儀能對用家實時狀況作出實時顯示及紀錄,兩者均提供計步器、陀螺儀、加速器及指南針等傳感器,更加入氣壓計及 PPG (Photoplethysmographic) 心率感測器等。

  內建 9 軸,包括陀螺儀、加速器及指南針等傳感器,更加入氣壓計及 PPG (Photoplethysmographic) 心率感測器等,而且加入 IP67 防水防塵功能及 410 mAh ,其功能豐富,能成為用家必備的智能裝備。而且兩款手錶亦提供 IP67 防水防塵功能,適合用家全天候使用。